Contact Us
顯微微創植牙-選擇最佳植入點
(原刊載於 96.09.21. 聯合報)
科技不停地在進步,牙醫的治療水準也不斷得在提升。人工植牙從早年的開刀植入,演進為當前的『非手術微創植牙』,不僅成功率提高了,同時更大大地減少了開刀手術所造成的術後腫脹、疼痛、不舒服!
而這兩、三年來為了能夠增加臨床操作的視覺清晰度,牙醫師在植牙時也如同眼科、神經、整形等外科般引進了『雙眼立體顯微鏡』的使用,藉由顯微放大的視野來做更精細、精準的治療。其實牙科最早是由根管治療的醫師開始使用顯微鏡,因為牙神經根管的細小暨複雜,僅靠目視進行治療常易有忽略之處,而顯微鏡補強了肉眼視線天生的不足,可將根管治療作得更為徹底而仔細,療效因此而得以大大地提高。隨後在美日等國,牙周病的治療也開始改採顯微術式,於高倍放大的視野下除可將一般『牙齦整形手術』的操作看得更清楚外,而在治療牙周病時甚至不再需要手術開刀,只要於顯微鏡下將牙周的囊袋口撐開而不必切開,便可直接目視到囊袋內牙根深處的結石與牙菌斑,若再配合『石英震波牙結石自動化刮除』,便可將傳統的牙周開刀手術進階提升為非手術的治療,免除了開刀之苦,完全以非手術的方式來治療牙周病。
『顯微微創植牙』就是於顯微鏡放大的視野下進行全程的非手術微創植牙。和傳統開刀植牙最大的不同,微創植牙只需一個0.4公分的迷你入口即可將牙根植入。而透過這個小孔要能看得清楚牙床結構,植牙醫師勢需仰賴『放大眼鏡』(Loupes)的視覺輔助,否則無法將?鈦牙根植入的深度、角度及與牙齦軟組織的相關位置作最佳的掌控。但是放大眼鏡如同一般眼鏡是架掛在鼻樑上的,因載重負荷的限制,最多也只能有5~6倍的放大率。而顯微植牙時必須用到10~20倍的放大率,方能觀看到極細微的組織型態變化,也才能將人工牙根作最佳化的植入處理。
為什麼要如此費周章用到顯微鏡來植牙呢?以往拔完牙後一律得等三~四個月傷口復原密合,也就是牙床完全長平了才能植牙,否則怕牙骨地基仍有殘缺不實,無法將植體穩固得植入嵌合住。但現在我們可不再等那麼久了,拔完牙約6~8週,無需待傷口坑洞的修復完整,便可在顯微鏡高倍的放大下看清楚植牙區的全貌,何處有骨質缺損、吸收殘缺、或是凹陷崎嶇等,避開這些缺陷不全的所在,選擇以牙骨結構完整的部位作為牙根的植入點,只要牙根植種在骨質最豐厚之處,便可成功達到牢固的骨整合了。所以若非顯微鏡的輔助,前述的情況勢將使我們無法於最佳化的狀態下成功地植入牙根。但現在有了顯微鏡,不僅縮短了拔牙等候的時間,也因為選擇了最理想的牙根植入點,讓植體能盡量得被骨骼組織包覆住,連以前還需要的骨植再生手術也可不必作,免除了還要放置人工骨粉的困擾。
其實醫學研究顯示了,在『顯微放大視覺導引』下,因著眼睛的『解析銳利度』提高,操作者的『手感靈巧度』也跟著提升。以顯微放大20倍來講,牙醫師臨床手控的精確度與協調性將比一般肉眼目視時來的更精準約100倍之多。所以對組織的處理會更加細膩,傷口會更小,而術後的疼痛不舒服會更減少。
累積了這些年來的顯微醫療經驗讓我們瞭解到:藉由高倍率的視覺放大感,原本狹窄的口腔環境,可因整體視覺比例的膨脹使空間感增大,植牙及牙周治療的操作範圍自然也變得更為寬闊而遊刃有餘,不再受到如以往的侷限與掣肘了。特別是顯微視野屏除了其他周邊的口腔結構於視線外,讓醫師只能專注觀看到治療專區,更清晰又更專心的臨床處理,自然也就會有更良好的術後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