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於1997年10月號台安醫訊 李德孚醫師原稿)
|
在植牙諮詢的門診當中,各式各樣的臨床狀況總是不時地會出現在我們的患者之中。而其中最常碰到,往往會令患者擔心甚至認為自己已和植牙無緣了,就是一副已經嚴重萎縮的牙床。因為植牙就像蓋房子一樣,房子要能蓋的牢,先決條件就要地基能夠打得穩。而植牙能夠成功的第一要件就是得要有足夠的牙床骨,可讓人工牙根得以完完全全的種植在骨頭當中。這項看似要求並不高的條件,臨床上卻可因為下列的因素,而有牙床骨不足的可能:
|
- 患者的『先天顎骨窄小』。
- 當初患有嚴重的『牙周病』,以致牙床骨遭受破壞而被吸收殆盡。
- 先前拔牙時未能妥善處理,以致牙根周圍的牙床骨也一併被拿掉了!
|
這類萎縮不足的牙床骨,對植牙治療來講,的確是相當困擾的,所以:
|
- 早期在20多年前,碰到這個問題時,就得藉重口腔外科醫師從患者身體的其他部位,如:『肋骨』、『髖骨』、其至口腔中的『下巴骨』去取一塊骨頭出來移植到要植牙的部位,如同移山填海般地費周章,而且又要在患者身上同時製造出兩個傷口,疼痛自然是不在話下。
- 其後,就有所謂的『人工骨粉』出現。甚麼是人工骨粉呢?簡單地說就是經由『器官捐贈』,將往生者的骨頭,經處理變成一瓶瓶粉狀的骨屑,要用的時候就可以打開一瓶,填塞到需要的部位。這樣的話幾乎是隨手可得,的確相當方便,可是卻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
- 即使在骨粉的製造過程中,要經過層層的消毒手續,可是有一項病毒卻是至今仍沒有任何一家製造廠商敢保證說完全沒有問題的,而那正是『HIV』(愛滋病毒)。所以在美國若要使用骨粉,必得讓患者簽同意書才可。
- 更糟的是,原先大家都以為骨粉植入人體後,遲早會轉化成受贈者本身的『自體骨』,然而似乎並不是這麼回事。人工骨粉因捐贈來源不同,往往無法幫助自體骨的生長,反而會因卡位佔據在那裏,完全不讓體內真正的自體骨長進來。而植牙時,一定得要具有活性的『自體骨』才能達成人工牙根和骨頭之間所需要的接合,也就是所謂的『骨整合』。很多研究顯示人工骨粉只是一堆不具生理活性的死骨罷了!
- 那怎麼辦呢? 所幸在70年代後期,牙醫研究人員發明出了一種特別質材的網膜-『鐵氟龍再生膜』。由於其特殊的構造,只要能適當的覆蓋在骨頭缺損的部位,不再需要添加任何的骨粉,就能導引患者本身的造骨細胞源源不斷地製造出屬於自體且具活性的骨頭來,而這正是植牙要能成功所需要的。如此一來,既可省卻在患者身體其他部位摘取骨頭的麻煩,也避免了使用他人移植骨的危險,可以說是一種最安全又有效的人工造骨方法。
|
所以目前的植牙治療,幾乎都可以靠這種『再生膜導引自體骨生長技術』來克服牙床骨不足的問題。而這種需要極細膩手法才能成功的術式,才是解決牙床萎縮的根本之道!
|
|